学院简介

智慧学院成立于2000年,前身为信息工程系,是威海职业学院成立最早的系之一,师资力量雄厚,工作作风严谨,连续多年获得学院先进集体、优秀基层党总支、学生工作先进集体、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院现有在编教师69人,专职外聘教师13名。省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教学名师1人,院级技能大师1人,院级青年技能名师1人,院级课程思政优秀教师3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院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院内教师多次获得省级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双岗建功标兵、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山东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共产党员、威海市职业教育先进个人、威海市三八红旗手、威海市优秀基层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智慧学院坚持科学设置专业及课程,现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软件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等6个专业。其中,应用电子技术(现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软件技术专业为国家示范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拥有软件技术专业的3+2专本贯通定向培养班和威海职业学院中兴通信ICT学院校企合作专班等特色专班。在多年的办学道路上,我院坚持以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中国制造2025”“脱贫攻坚”、“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围绕人才培养全要素,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促进就业创业、主动服务地方和行业需求。

学院现有在校生2106名。我院教学坚持以能力为本,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原则。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大以实训为导向教学改革力度,遵循“凡是学生能参与的项目一定让学生参与,凡是学生能干的事情一定让学生干”的原则,深入挖掘校内项目、积极争取校外资源,依托校内工匠班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坚定推进生产性实训教学工作,逐步拓展生产性实训教学的覆盖范围,提高学生参与度,利用一批真实生产项目锻炼了学生能,开拓了学生视野,取得了一定成效。

学院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子库3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9门,主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6部。近3年学生荣获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二、三等奖11项、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40余项,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1项、省级金、银、铜奖5项,培育齐鲁工匠后备人才57人。

智慧学院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以专业群为纽带,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校企、校际和区域合作关系产教深度融合,与华为、捷普电子(威海)有限公司、威海新北洋集团、威海东兴电子有限公司、山东中兴云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众多知名企业深度合作,探索校企合作的新途径、新模式。依托东兴电子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中兴ICT学院等平台,打造开放型、创新型、共享型的集生产性实训、实践教学、科研、创新创业、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校企共建基地和平台,全面提升服务威海千亿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能力。

智慧学院持续推进“实习+就业”模式,扎实做好就业工作,保证人才高质量就业。多方拓展就业渠道,联合域内合作企业开展推介会、双选会,以“立足中心城区,服务全域威海”为校企合作和就业工作的抓手,稳步提升就业数量和质量。

智慧学院学生工作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实现“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推进文明修身工程建设,开展优良学风创建活动,夯实学风建设基础;构建第二课堂育人体系,丰富活动载体,校园文化建设成绩明显;强化实践意识,持续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四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等,提升青年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规范学生资助服务工作,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国防教育等,完善学生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平安校园建设,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切实打造服务型学工。先后荣获山东省五四红旗团支部、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千校千项”优秀团队案例、全国“镜头中的三下乡”优秀视频奖等荣誉称号;连年获得“军政训练先进营”、学校运动会“精神文明奖”等荣誉,并数次在国家、省、市、校级大型活动赛事中承担志愿服务工作,赢得了主办方的高度赞赏。

现代教育中心承担着学院信息化建设规划设计、智慧校园建设、各应用系统维护和校园网站群管理,为管理业务提供平台支持,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以精益求精的态度为学院教学、行政管理、社会培训和无纸化考试提供了最贴心的信息技术服务保障。组建了网络工程和软件技术工匠班,以弱电工程和软件开发项目为载体精心组织教学,开展生产性实训,在学院的信息化建设和服务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