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职业学院威海市技术学院2014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4-11-22

2014年,学院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关于加快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意见》(鲁政发〔201249号)和《关于贯彻落实鲁政发〔201249号文件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13126号)要求,坚持育人为根本,改革为动力,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强内涵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努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全会精神统领全局,大力推进教育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

认真落实学院党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精神,继续推进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活动开展,促使全院教职员工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坚定改革信心,凝聚改革共识,紧密结合实际,精心研究谋划推进各项改革,确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与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的一系列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学院当前工作和长远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深入研究,重点解决影响我院改革发展的三个关键问题。

一是积极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认真学习研透鲁政发〔201249号、鲁政办字〔2013126号文件精神,积极争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切实解决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人员编制核定、职业教育经费保障、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等关键事项,努力突破制约学院发展的若干瓶颈,开创学院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二是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搞好岗位需求和能力培养的对接、先进的生产服务标准与教学标准的对接、产业需求和专业建设的对接、就业需求和教学内容的对接,大胆改革和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三是继续深化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目标导向、管理考核和机制创新,提升职能部门的宏观管理与调控能力,激发系部办学活力,不断提高管理运行效率和教学、行政、后勤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水平。

二、不断深化内涵建设,继续加大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力度

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力度。在全面推进改革、重新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每个系部创新1-2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认真总结提炼,形成典型,全院展示。

继续加强专业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梯次推进、均衡发展的原则,重点提升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建设,培植专业优势,形成专业高地,充分发挥对其它专业的引领带动作用。保持对其它专业资金投入强度,继续巩固和提升国家重点专业、省级特色品牌专业建设水平。培育8个校级特色专业,评选3-5个校级特色专业,择优推报1个省级特色专业,推选并做好1个省级品牌专业群的立项和建设工作。继续做好3+2中高职、3+2高职与本科专业、高职教育与技师教育合作培养的有效衔接,重点做好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试点本科专业相关工作。实时跟踪做好八个央财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职业发展管理平台填报工作。

持续加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力度。巩固课程改革成果,针对薄弱环节,进一步推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继续完善已立项的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有计划按比例升级改造省级精品课程;遴选推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省级精品课程,培育并评选10-20门校级精品课程。以国家规划教材建设为重点,带动课程改革,完成25部国家规划教材编写出版,启动第二轮培育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持续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革。投入资金有计划、有重点地改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实施的硬件条件,加大推行工作考核力度和教学效果多元评价,注重内涵和质量;开展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示范专业、示范课程、教学方案设计竞赛等;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专业课程比例达到45%,鼓励引导公共课程自觉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开展云空间教学项目建设试点。

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将技能比赛纳入实践教学体系,融入常规教学。系级比赛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划,专业核心能力训练按比赛要求纳入课程标准。鼓励搭建指导教师队伍和赛事选手队伍培育平台。积极参加国家、省级规范权威的技能大赛,进一步提高赛事成绩。建立技能比赛的点面结合、多层展开、全部覆盖的常态化机制。

继续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重点加强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施、数据平台的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监督、控制、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在做好新生适应性调查、应届毕业生就业能力与培养质量调查、毕业生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调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基础上,高质量完成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逐步建立内外结合、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三、继续加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升校企合作内涵和质量

继续探索、创新四合四共校企合作机制的具体实现形式,同时,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提升校企合作内涵和质量上来,重点解决校企合作机制的运行、运转和流程再造的问题,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形成新的鲜明特色。

完善校企合作工作体制机制。继续完善以学院为主导、系部为主体、专业为基础、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校企合作工作体制,以制度为保障,以职业实践、技术服务等为纽带,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加大校企合作经费投入和奖励力度,充分调动系部、专业教研室和广大教师积极性,发挥自身优势、特长,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和创新,形成新的成果、亮点和特色。以应用技术研究和服务类横向科研项目为重点,加大对系部和教师产学研工作经费投入,调动系部、教师积极参与产学研,提升教师服务企业和社会的能力。

评选认定院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评选35个管理体制较为完善、合作成效较为显著、校企合作开展较好的示范基地予以挂牌和奖励,通过示范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校企合作持续深入开展。同时,做好国家和省级示范基地申报工作。

继续深化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家家悦工商管理学院双主体办学模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专班、订单班)冠名培养、订单式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总结、提炼各种校企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师资培养、职工培训、学生实训就业、合作平台建设等领域的合作经验,引领带动其它校企合作项目的内涵提升。探索进企办学、校企双方人员互聘流动等校企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威海船舶职教集团、市中小企业局公共服务平台的桥梁纽带作用,吸引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沟通协商,做好与三角集团、国家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合作洽谈,争取达成实质性合作。

加强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的联系,广泛开辟合作渠道。组织举办校企合作论坛,展示校企合作开展成果,交流合作开展经验,校企双方共谋合作发展之计,推进实现校企双赢。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捐资助学。

四、加大投入,强化考核,提升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努力争取产学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

重视培养科研工作队伍。参照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办法,各系部培养1-2名产学研带头人,带动科研团队建设。鼓励教师深入企业调研,从小项目做起,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汇编产学研有关政策和制度,办好学报,启动科研档案室建设。

加大科研和技术研发力度。鼓励系部建立研发平台,围绕企业需求开展技术开发、管理咨询等服务活动。主动沟通业务主管部门,申请纵向课题。加强横向课题建设,做到数量与质量、内涵与创新、成果与效果、个体与团体同步,努力将项目成果转化为企业社会发展的助力、教学实践能力提高的助力、科研素养提升的助力。全年横向课题经费100万元,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收入260万元。支持专业技术学会建设。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以教育教学改革为重点发布立项指南,引导课题研究,促进重点课题有所突破,做好年度校级课题立项工作。监管在研课题,严把结题关。跟踪已立项省级教研项目的进度,严格做好中期检查、材料备案等工作。提前规划下一周期的教学成果培育工作。

积极开展技能培训、鉴定和继续教育服务。利用职业技能实训中心、继续教育办学资质等资源,面向社会、行业企业开放教育资源,开展技能培训、鉴定和继续教育。完成各类社会培训22000人次、技能鉴定12000人次。组织国家级考试10000人。成人学历教育招生1000人。

做好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建设。按照《关于大力推进全省公共实训中心(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争取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将威海市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威海船舶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本地区综合、开放、共享的学生实训中心、技能培训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吸引企业以灵活的方式参与实训中心(基地)建设。

启动区域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威海市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威海船舶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以及我院的师资、设施、鉴定资质等优势资源,面向区域中高职院校教师,开展双师型教师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业务,将我院建设成为区域性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五、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推动学习模式转变,全面推进学生工作与平安校园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题,以重大纪念日、传统节庆日、时事热点为载体,利用党团课、座谈会、主题团日、形势政策宣讲等形式,开展我的中国梦与信仰对话我与祖国共奋进等活动,引导学生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念的践行者。

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继续依托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文化展示月,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文体等活动,培养学生职业态度、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精心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社会调查、勤工助学、创新创业、科技文化服务等结合起来,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为学生就业创业和成长成才提供实质性帮助。

推动转变学习模式。以优良学风班创建为抓手,坚持日常管理与学风建设相结合,狠抓学习纪律,规范学习行为;以学习模式改革为重点,以名师名家讲座、学习研讨会等形式,开展优良学风大讨论,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转变学习模式、自主规划学业;倡导勤奋读书、健体怡心学习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知识比赛和技能竞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维护和谐稳定的校园安全环境。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健全防范措施,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加强师生生命安全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切实做好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不发生火灾、食物中毒、食品安全、安全生产和重大学生伤害事故。

六、切实加大重视和支持力度,认真做好招生、就业和创新创业工作

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均衡发展的原则,树立全员招生、全年招生、全方位招生的理念,完善招生考核办法,建立招生工作长效机制;加强校际、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科学、可持续的招生工作体系。2014年计划招收全日制各类学生5850人:高职大专计划4700人(单招800人),技工和预备技师计划850人,五年一贯制计划300人。第一志愿上线率、招生计划完成率达到100%。逐步提升技工、五年一贯制和三二连读生源素质,提高单独招生应考和录取人数比例,各类考生录取分数线比2013年有较大提升。严格招生的目标和任务考核,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完善学院为主导、系部为主体的两级就业工作机制,大力推行就业指导服务,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稳定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毕业生正式就业率不低于80%,专业对口就业率超过60%,合作企业初次就业率不低于30%;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在威海就业创业,逐年提高落地就业率。确保企业满意度、专业对口率和起薪标准稳步提高。

开创创新创业工作新局面。大力宣传,积极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政策,从机制入手,从培育着眼,在服务上下功夫,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创业教育、创业孵化、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政府创业平台、孵化基地,组织和引导更多学生投入到创业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职业成长成才。确保创业人数达到毕业生总人数的1%,创业孵化园新增入驻企业不低于10家,培养3-5名校园创业之星。

七、抓好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培育和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大师资引进力度。转变人才工作思路,创新人才引进办法,着眼专业教学和学校发展急需,优先满足重点建设专业和人才配置薄弱系部需要,引进一批德才兼备热爱职业教育的优秀专业人才。

做好教学名师和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选拔培育。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形成国家级带动省级、省级带动校级的培育机制,打造一支较高水平的专业领军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培育并遴选推报省级教学名师和省级教学团队,培育并产生3名院级教学名师和1-3支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发挥专业(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专业建设中的作用,支持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学术研讨,鼓励和支持其参加行业组织、社会兼职、企业挂职和创建工作室。

形成梯次带动的教师培训格局。做好四个国家级培训项目、三个省级培训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加强对教师业务培训的管理和考核,强化教师双师素质。通过企业顶岗、校企合作、蛙式两栖、境外学习等途径,分层次、分批次安排专业带头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创新二次培训模式,注重二次培训实效,发挥培训的辐射作用。安排参加境外培训不少于10人次,国内师资培训200人次,顶岗实践150人次。

积极开展和承办教学竞赛,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比赛,培育并遴选推报国家级教学竞赛项目。

建立灵活高效的外聘教师选聘机制。加强外聘教师的服务与管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学校兼职,提高外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推动教师和企业优秀人才双向交流。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地区的教育文化交流,在师生互访、交流培训、课程引进、技术开发等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

八、继续推进教育教学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行政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规章制度,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简化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完善教学质量考核标准。深化课程考试改革,严肃学籍注册、学业管理、顶岗实习管理,严把毕业关。学生顶岗率达99%,高级职业资格鉴定专业覆盖面达50%,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率达95%,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95%

高质量完成基本建设任务。完成威海船舶职业教育综合实训基地、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主体及装饰装修、设备安装、室外配套工程,按时交付使用。做好建筑工程系综合教学楼、酒店与旅游管理系综合教学楼、学生服务中心的设计及施工前准备工作。

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成立院级饮食服务管理中心,实行企业化运作模式,全力推进食堂提档升级。抓好抓实学生食堂日常管理工作,保证饭菜质量和价格稳定。建立食堂设备维修改造新模式,出台学生食堂物价平抑基金管理使用办法。继续推动节约型生态校园建设,创新物业管理模式,做好环境卫生和设施维修维护工作。加强门诊部的管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校产管理的监督职能,依法依规加强资产管理,提升资产使用效益。

管好办好用好校办企业。积极探索校办企业发展新思路,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发挥其教学实习工厂(基地)的作用。

强化财务管理。按照增收节支、开源节流、依法使用、依规支出的原则,做好财务工作。科学编制预算,硬化预算约束,努力筹措资金,提供资金保障。强化内部管理,规范风险管理,建设财务管理信息平台,提升会计核算和服务能力。稳妥做好人事劳资工作,建立适应学院改革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

加强图书信息档案资源建设。新购图书4万册,提升图书信息服务水平。加大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推广力度,提高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逐步更新校园网络系统和一卡通系统,搭建VPN校外访问系统,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继续加强档案室建设。

强化工作督查。加强行政督导与检查,保持管理运行的规范化、常态化、精细化。各部门要重点创新一项工作,形成亮点或特色。

九、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抓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按照基层党建工作考核办法,抓好学院党建考核系统建设工作。抓好党支部联系班级工作,组织上好微型党课,举办第2122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年度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做好在优秀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干部的党性观念、敬业精神和廉洁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充分利用山东干部学习平台,积极推行网络学习模式,努力构建模块化组合、学分制管理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好党校的作用。

继续推进人事岗位管理改革。启动教职工人事档案审核认定工作,完成教师基本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模块的开发,推进系部人员编制核算和定岗定员管理工作,及时做好人员编制申报和人才引进工作。制订辅导员转岗办法,完善辅导员管理机制。根据高职院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新要求,完善教师职称评审推荐管理办法。

加强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对四风,建立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认真组织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加强纪检监察审计工作,实行党务、校务公开,完善监督制度体系。

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启用新版校园网站,发挥好校园网、政务微博、校报、广播站、电视台、电子屏、宣传栏和系部宣传阵地的作用,聚焦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定位,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会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按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体系要求做好迎评和评后改建工作。积极做好对外宣传工作,以形成高职教育知名品牌为目标,以学生成长或校友成才为主题,策划推出一批有影响的专题组稿,不断提升学院形象。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大力推进人文素质课程建设,加大选修课程数量,提升课程质量。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社团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对教职工文体协会的支持和指导力度,进一步丰富和活跃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道德讲堂、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的作用,定期开展活动。启动校史馆资料档案收集工作。

加强工会、共青团、妇女、统战、离退休老干部等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院改革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