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学院2023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2-12-17

1.以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为目标,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凝聚团队力量,研究专业群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创新团队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各专业群组建课题研究团队,做好在研课题,积极申报新课题,做好教学成果奖培育工作。制定2023年教师培训计划,院部及各专业(群)开展师德师风、教学能力提升、专业课程建设、教材开发、专业技能等培训学习、研讨交流不少于30次。进一步加强教师竞赛工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师竞赛,争取在教学能力比赛、青教赛、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双语教学等比赛中取得新突破,获得校级奖励10项以上,省级以上奖励6项以上。做好校级教学名师周文彬、滕今朝及培养对象王浩、郭爱荣、校级技能大师马春峰及培养对象李更新的培养工作。加强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培养工作,发挥院部教授引领作用,强化传帮带作用,做好各类培训和考核工作。

(责任人:王浩、王芹、闫华明)

2.切实加强专业建设,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紧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机遇,聚焦岗位群要求,优化专业群资源配置,密切联系行业企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培育专业特色,继续做好专业数字化改革,紧跟新技术发展,培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相匹配,具有现场工程师潜质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深入探索“岗课赛证”育人机制,校企共同将岗位技能需求、大赛标准、技能证书标准等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高质量完成2023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积极引进生产性实训项目,将企业实际生产项目和产品优化设计成教学项目载体,优化课程项目设计,形成卓越工匠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责任人:王浩、刘国通、王芹、闫华明)

3.着力推进“三教”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以课程建设为统领加快教材改革与创新2023年完成第二批四门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争取申报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做好第五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申报和2023年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的申报工作,积极参与2023年课程思政研课会。各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好课程研讨,并及时做好课程资源建设开发,建设高质量课程资源。继续做好活页教材、数字教材等新形态教材开发,及时将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职业技能竞赛、X证书标准等内容有机融入教材,做好第一批、第二批数字教材建设。积极申报省、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采用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全面开展行动导向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教学、案例教学、模块化教学。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借助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营造智慧学习环境,依托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构建以学习者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推动教育方式和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继续做好学生技能竞赛工作,加大竞赛支持力度,加强调度管理、强化指导团队培养,争取在2023年进入国赛1项,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取一等奖1-2项,二等奖3-5项。

(责任人:王浩、王芹、闫华明)

4.围绕2023年实训条件建设,打造虚实结合实训基地

围绕工业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升级改造数控加工、机械设计、工业机器人、电气自动化技术等实训基地,与智慧学院共建工业互联网技术实训基地。围绕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搭建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基于虚拟仿真技术、VR云平台的智能制造VR智慧教室、机械设计与制造基础虚拟仿真平台、精密制造虚拟仿真平台、工业网络技术虚拟仿真平台、数字孪生与虚拟现实仿真平台和机器视觉仿真平台。在各专业教学中大力推广应用虚拟仿真技术,搜集企业典型项目案例,开发虚拟仿真实训载体,建立虚拟仿真资源库。优化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强化实训基地的安全工作贯彻落实,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将职业素养融入三全育人全过程。按照专业教学项目化、模块化、情境化、生产化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生产实训教学模式,每个专业需完成生产性实训项目载体4个以上。整合多种资源,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智能制造新技术观摩车间”“企业订单班实习基地”“学生岗位实习基地”及“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发展中心”,满足师生识岗、岗位实习需要,提升师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及职业岗位能力。

(责任人:王浩、刘国通、王芹、闫华明)

5.持续深入校企合作,开创互利共赢新局面

打造校企高质量育人共同体,深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加大产业学院和订单班建设力度;加快“新北洋产业学院”和“光威、广宇大成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的建设步伐,以产业学院为平台,开展人才共育、实习就业等项目的深度合作,完成光威等3个新型学徒制企业的人才培养验收;发挥联盟理事长单位优势,开展产教融合联盟师资培训、联盟内单位互访等实质性活动。借助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获评的工信部产教融合型试点,实现校企育人高质量发展,依靠特色,创出成效,丰富校企合作硕果。组织各专业继续开展企业调研,加强与区域企业间的联系,开展校企协同育人走访调研活动,提升机电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主动融入并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发展,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科研工作、实习就业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要。

(责任人:谭建正、王芹、闫华明)

6. 构建协调联动机制,扎实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做好2023年招生计划制定,认真做好招生宣传工作,利用电话、网络平台,积极走访中职、高中和参加高招咨询会,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做好2020级学生实习管理、考核工作和2021级学生实习动员工作,校企双方共同做好实习前岗位遴选、实习方案、实习任务书等各项工作。继续落实“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就业工作人员天天抓,专业、班主任重点抓、实习指导教师辅助抓”的工作格局,2023年就业工作争取达到:正式就业率80%以上、平均就业率98%以上、签约率50%以上、本地就业率65%以上、留鲁就业率95%以上、对口就业率80%以上、合作企业留用率30%以上、贫困生就业率100%、省级优秀毕业生就业率100%、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8%以上

(责任人:谭建正周德喜、王芹、闫华明

7.以标志性成果为导向,完善科研创新生态体系

打造校企技术服务共同体,以创新为引领,深挖专业科研服务能力,依托山东省高等学校智能制造新技术研发中心,和威海市增材制造、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2个市级工程中心,面向威海周边制造类企业开展非标设备和专用设备的应用研究,服务中小微企业;以平台汇聚高水平研发项目,实现技术成果转化,预计2023年成果转化额较上年增加30%,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力争明年实现两个专业群完成横向课题20项,到账金额150万元。积极申报各类专利20项以上,其中发明专利5项。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双创各类比赛。针对双创四大核心竞赛,争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保证铜奖3项,力争银奖2项,突破金奖1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挑战杯)力争金奖1项、银奖1项、铜奖1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保证银奖2项、铜奖3项,力争金奖1项。对于双创类比赛的校赛,争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保证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大挑战杯)力争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保证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责任人:谭建正、王莉莉、王芹、闫华明)

8.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工作,打造特色工作形成亮点

做好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开展线上、线下双语教学相关培训20次,引进俄方优质教材及配套教学资源2部,开展教学研讨10次,做好招生宣传、人才培养,积极开展中俄双方学术、文化多方面交流活动。依托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积极参与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依托中德项目,将德国职教理念和教学标准融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德莱茵科斯特“双元制”人才培养。依托德国司代普增减材制造设备和软件资源,数控技术等专业共同参与建设中德增减材制造基地。利用与威达集团共建的中越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基地开展境外员工培训、技术服务等交流活动。积极“引进来”,对接企业,聘请合作企业驻外机构员工为外聘教师。积极参与2个中国海外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中国-刚果金职业技术学院迪兹瓦校区和中国-缅甸职业技术学院达贡山校区)。承接“走出去”中资企业海外员工和海外当地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推动技术技能人才本土化,每年培训人数不少于200人。完成2部工业汉语教材的编写工作。推出专业群高质量专业标准2个、课程标准2个和一批教学资源,争取输出打造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品牌。

(责任人:王浩、王芹、闫华明)

9.深耕传统领域项目,实现社会培训高质量发展

线上线下联动、专人专项跟踪,全面落实新型学徒制、焊工金蓝领、各区市技能大赛等已完成培训项目的回款工作,计划完成75万元的款项回收任务。利用好核级焊工培训基地适当开发提升职工技能的培训模式,计划完成16人以上的核级焊工培训,完成不低于40万元到账额,同时进一步拓宽省内较大额度、较高影响力的核焊接其它业务培训;紧盯各类培训项目招标,广泛参与投标;持续探索业务深度,优化传统项目,努力提高培训质量,计划参与4项以上国培、省培等招标项目。有序推动钳工第三方评价,根据培训学员要求培训钳工考评员、建设第三方评价题库,定期开展钳工技能等级证鉴定考核业务。计划完成不低于6名钳工考评员的培训,组织实施不低于2次技能鉴定考试。充分利用威海市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基地,以在校生为切入点逐步向社会面推广,批量开展电工、焊工操作证的培训、考核工作,计划先针对在校生展开电工、焊工各一次培训活动,同时落实考评员的申报工作,争取年内面对社会面完成1次培训和考核工作。

(责任人:谭建正、王芹、闫华明)

10.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围绕坚定信念,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理念,加强党支部与团支部的纽带联系,搭建青年文化交流平台,充分发挥青年先锋队在青年学生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创新学风建设的新形式,增强班级集体活力与凝聚力,评选一定数量的优良学风班、活力团支部;切实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成立线上线下的心理咨询途径,建立班级信息员-班长-班主任-心理教师的四级反应机制,及时做好学生心理干预工作;继续发挥两微一端在创新学生工作方面的作用,打造多方面的新媒体工作与服务平台,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动权,引导学生做网络文明理性的大学生;进一步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不断增强宿舍管理与服务水平,切实抓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成立至少一个辅导员工作室和两个班主任工作室

(责任人:周德喜、王芹、闫华明

 

 

机电学院     

2022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