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服务

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正式发布!

发布者:教学工作(招生)办公室发布时间:2021-02-02浏览次数:1655


 

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之源,关乎源头创新能力的提升,决定着科技强国的建设进程,对促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当前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加快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党中央高度重视基础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要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科学基金作为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肩负着支撑推动我国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光荣使命。

要深刻认识基础研究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深刻阐明了基础研究在揭示自然规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方面的基础性关键作用。

要准确把握基础研究的时代内涵。关于基础研究的定义各方面有不同的认识,但从基础研究的功能和作用看,基础研究可认为是提出和解决科学问题的研究活动。科学问题既可以源自科学家的好奇心,也可以源自世界科学前沿,还可以源自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以及服务人民生命健康的迫切需要。基础研究可为人类发展贡献新知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关键共性技术背后的核心科学问题,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要抢抓科研范式变革的机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硏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基础研究的研究内容由静态平均过渡到动态结构、由局部现象扩展到系统行为;研究方法由定性分析向定量预测转变,从单一学科向学科交叉演进,从数据处理向人工智能延伸;研究范畴由学科分割的知识区块向知识体系拓展,从传统理论上升为复杂科学,从追求细节发展到尺度关联,从多层次分科知识向探索共性原理演变。只有顺应科研范式变革的大势,才能够在科技革命中嬴得先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自2018年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深化科学基金改革,形成以明确资助导向、完善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为核心,以“加强三个建设、完善六个机制、强化两个重点、优化七方面资助管理”为重要举措的系统性改革方案。目前科学基金深化改革进展顺利,部分重点改革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在总结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独特作用,夯实科技自立自强的根基。

科学性是科学基金的根本,科学的资助导向是科学资助机构的首要命题,也是基础硏究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保障。我们将全面落实新时代科学基金资助导向,稳步扩大基于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评审试点范围,引导广大科研人员凝练和解决科学问题,持续提升科硏选题和项目申请质量。

公正性是科学基金的生命线,公正的评审是科学基金制的立足之本,也是资助高水平基础硏究的前提。我们将稳妥推进“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评审机制改革,努力构建分类、科学、公正、高效的评审机制,既要全面真实客观地体现评审专家的学术水平,引导评审专家积极作出学术贡献,提升项目评审质量;又要持续引导评审专家负责任地评审,不断积累信誉,进而构建良好的评审环境。同时,坚持标本兼治,持续实施学风建设行动计划,围绕“教育、激励、规范、监督、惩戒”五个环节,引导参与科学基金活动的四方主体(申请人/负责人、评审专家、依托单位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开展负责任的科研、评审和管理活动,持续营造良好科学文化。

学科布局是科研的软基础设施,是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育原创成果的基础,也是积极应对科研范式变革的关键举措。我们将全面实施新的申请代码体系,并按照“源于知识体系逻辑结构、促进知识与应用融通,突出学科交叉融合”的原则,稳妥推进资助布局深层次改革。

增强我国源头创新能力是科学基金的重要责任。我们将深入实施原创探索计划,以硏究思想的原创性和预期成果的引领性为评价重点,探索完善符合基础研究规律的项目遴选和管理机制,鼓励和支持具有顛覆性、非共识等特征的原创思想,培育未来重大科学突破。

培养创新人才和团队是科学基金的重要使命。我们将实行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资助政策,实施全年龄段、多层次的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持续推动人才资助体系升级,不断加强对青年人才、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支持力度,夯实我国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基础。

2021年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创新型国家前列目标迈进的起步之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特别是关于基础研究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与依托单位和广大科学家一道,全面推进科学基金系统性改革,强化基础研究,不断提升我国源头创新能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编辑委员会2021年1月122

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改革举措

自然科学基金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的重要论述,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和枃建科学基金资助新格局。全面深入落实科学基金改革方案,在2021年推出以下改革举措。

一、深入实施分类评审

进一步扩大基于“鼓励探索、突出原创;聚焦前沿、独辟蹊径;需求牵引、突破瓶颈;共性导向、交叉融通”四类科学问题属性的分类评审范围,在2020年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纳入试点范围。申请人应当根据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选择最相符、最侧重、最能体现申请项目特点的一类科学问题属性,并阐明理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将根据申请人所选择的科学冋题属性,组织评审专家进行分类评审。

二、优化人才资助体系

持续扩大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规模,提高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强度,调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流程,优化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评价机制,稳定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资助模式。

在继续开放外籍非华裔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基础上,加大吸引和鼓励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回国(来华)工作的力度;拓展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项目功能,分层次、全方位资助优秀外国学者。

三、继续实施原创探索计划

为引导和激励广大科研人员投身原创性基础研究工作,遴选出具有非共识、颠覆性、高风险特征的原创项目,在2021年继续实施原创探索计划。在梳理和总结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管理的有关要求,具体情况详见后续发布的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计划项目申请指南》。

四、全面实施新的申请代码

坚持“四个面向”,在巩固科学基金优化学科布局第一阶段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新的申请代码,组织开展实施运行评估工作,加强向科学界广泛宣传改革成果,通过多种途径收集科学界对新申请代码运行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优化完善。

五、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面向世界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围绕综合性、复杂性问题驱动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探索新的科研范式,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协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和人类社会面临挑战中的重大复杂性问题,提升我国交叉科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培养交叉科学创新人才和团队。

六、继续“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RCC)评审机制试点工作

坚持正面引导和正向激励,稳步推进“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评审机制试点工作。通过总结2020年试点工作经验,针对问题加以改进,不断提升项目评审质量。

七、强化多元投入,促进协同创新

目前已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入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5个企业加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与5个行业部门设立新时期行业联合基金,初步形成了新时期联合基金资助体系,成为科学基金深化改革中强化多元投入、促进协同创新等科学基金管理机制的重要载体。2021年,将深化多元投入机制,继续扩大联合基金的范围,探索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赠基础研究的有效机制。

八、推进经费管理改革

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试点经费使用“包干制”基础上,将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纳入“包干制”试点范围。项目经费不再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申请人提交申请书时,无需编制项目预算。项目负责人在规定范围内自主使用经费。

申请人要根据“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结合项目研究实际需要,合理申请预算金额。申请人应合理安排经费使用进度,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避免资金闲置、浪费。

九、持续简化申请管理要求

科学基金项目全面实施无纸化申请。申请项目时,依托单位只需在线确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须报送纸质申请书(具体要求详见“申请规定”)。同时,进一步简化材料报送。

十、加强依托单位管理

完善依托单位准入和退岀机制,实现依托单位动态管理;构建依托单位信誉评价体系,将依托单位的信誉评级与间接费用核定及奖惩相关联;建立依托单位分级分类管理体系,针对不同性质和体量的依托单位类群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促使依托单位更好履行管理主体责任和监督职责,提升服务效能、规范过程管理、保障资金安全。

十一、深入推进科学基金学风建设行动计划

深入推进“教育、激励、规范、监督、惩戒”五个方面相互支撑、有机融合、标本兼治的科学基金学风建设体系。以教育为根本、以正向激励为引导、以规范为准绳、以监督为抓手、以惩戒为最后手段,坚持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推进“十四五”时期科学基金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

 

 

 

本文内容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