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学院2025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4-12-12

1.对标“新双高”建设目标,扎实推进“五金”建设。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组建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为核心的专业群服务区域打印设备与智能服务终端产业集群发展,做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增设相关工作,提升软件技术专本贯通培养质量,实践并完善现场工程师培养及运行模式,优化专业内涵建设,探索“金专业”建设途径;开展“对接岗位、数智融合”优质核心“金课”建设,每个专业优选2-3门核心课程依托教学平台的知识图谱、AI助教等功能开展AI新形态智慧化、项目化课程建设及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申报课程改革相关教改项目不少于2项;持续推动新形态“金教材”开发,开发2部行动导向项目化教材,加强数字资源尤其是虚拟仿真资源建设,完成6部数字教材并争取出版,推荐不少于1部教材参加省级及以上教材评审项目;着力打造“金师”团队,提升省级张镇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质量,以职业技能证书为抓手落实聘期全员技能提升计划,开展青年教师、优秀教师教学观摩活动,以比赛促执教能力提升,力争青教赛及教学能力大赛均能晋级省赛,教师在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中获奖不少于5项,加强科研团队建设,积极申报纵向课题、横向课题、社科课题,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

2.做优中外合作办学,拓展国际交流途径。完成软件技术专业中外合作项目预评估材料准备及整改工作,全面跟踪赴俄罗斯留学学生,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计划在2023级推动至少15名学生前往俄罗斯深造,按照教学安排邀请不少于2名俄方教师来校授课,邀请俄罗斯教授举办至少一次讲座,并组织至少一次中俄双方参与的教学研讨活动;探索开展双语教材建设,尝试将2部软件技术专业教材翻译为俄语教材;与区域新北洋等走出去企业合作,探索开展面向走出去企业开展技能培训的可行性。

3.全面提升大赛成绩,以赛锤炼师生技能水平。全面梳理总结2024年度各级各类大赛参赛、备赛及获奖情况,形成智慧学院竞赛名录;制定2025年度智慧学院技能竞赛计划,以行业赛等赛项扩大学生竞赛参与度,以一类赛等赛项提高竞赛含金量;加强技能大赛管理力度,各赛组制定备赛计划,做好梯队培养,确保在一类竞赛中获得国赛三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以上奖项至少6项;深化与企业、创业孵化基地的合作,挖掘培育新项目,争取在双创大赛中获得省赛铜奖以上至少2项。

4.优化数字化支撑环境,构建学校数字化发展新生态。增强算力支撑,完善运维服务体系,重点实施核心设备和无线网升级改造,为智能应用场景提供稳定、高速网络支撑。着力夯实数字化支撑环境,打造 1 间精品型智慧教室,建成 26 间常态化录播教室,并对 42 间多媒体教室实施改造升级,构建起集成平台运维管理、智播平台视频分析的 AI 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推动教学数字化转型。创新国产化应用,落实国家信创发展战略,分步实施国产化平台、国产服务器、国产电脑终端改造规划。筑牢网络安全防线,实施防火墙安全一体机、零信任与态势感知系统项目建设,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动态演进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推进季度网络安全简报机制,完善数据安全制度;常态化攻防演练,强化检查督办,提升防御与应急水平。全力推进第五版网站的开发工作,融合前沿设计理念与先进技术架构,致力于打造用户体验更佳、功能更为强大的校园网络门户。深入推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工程,聚焦 AI 教学应用开展多维度技术培训,同时着力开发 AI 教学应用典型培训资源,增强教师适应教育变革的综合技能。

5.建设校本大数据中心,促进职业教育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应用。推进学校数据标准建设,完成数据确权、清洗、采集等基础工作,编制《威海职业学院数据资产目录》,开展数据共享应用。教育部智慧大脑数据中台上报数据实现100%系统自动对接,校内业务系统全部通过数据中台实现数据共享。升级协同办公平台,对线上运行的350余项业务进行优化改进。打造聚焦师生需求的“一件事一次办”、师生画像、学生预警等系列特色应用。建设统一融合信息门户,丰富统一信息门户集成的应用系统以及业务场景。建设智能一表通平台,从源头解决师生重复填表的问题。同时,根据学校数据仓库生成数据情况,同步实施学校决策数据中心、业务数据中心、二级学院数据中心、教师个人数据中心、学生个人数据中心五个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决策科学化、业务效能提升、师生可随时掌握自身发展数据的建设目标。

6.坚持铸魂育人理念,发挥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围绕重大时间节点,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强化青年思想教育引领。做好安全教育、心理辅导、奖励资助等学生日常服务管理,及时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常态化开展“在一起”活动,全方位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用好学生信用评价体系,实现学生的自我改进和全面发展。做强素质提升项目,实施文化育人工程,推进文化活动品牌化。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班主任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积极参加专业素质培训,加强辅导员个人成果的挖掘与创新,争创省级荣誉至少1项;定期开展学生干部培训,提升整体素质,真正打造一支品德高、学习好、能力强、热心为师生服务的学生干部队伍。

7.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区域经济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建设打印设备与智能服务终端产业学院,完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的建设任务。通过建设打印设备与智能服务终端产业学院,以“厂中校”的方式服务学生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继续推行“小班额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在现有合作基础上探索富康电子、海尔集团等企业的定向培养,力争每个专业有1-2个小班额订单班。继续开展“访企拓岗”,助推校企深度融合工作,提升合作企业数量,持续推进与新北洋荣鑫、富康电子、海尔集团、华为博赛等企业的合作,深化双主体、双导师培养及百舸计划等订单式培养的多方面合作。

8.优化招生数量和质量,保证招生就业稳步提升。通过实地走访增加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学院知名度与影响力,建设8家优质生源基地。秉持就业导向,实现实习就业联动,深度挖掘实习容纳规模可观且专业契合度高的单位,与其携手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积极探索长短期结合、松散紧密结合、多元互补的培养路径,全方位打造 “校企深度融合、工学有序交替、双师协同育徒、岗位历练成才” 的订单培养新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的精准对接与高效输出。同时,以“科学指导、贴心服务、全程跟踪”为原则,完善就业体系,提高总体就业率和质量。

9.拓展社会培训项目,社会培训量质同升。依托专业开发培训项目。持续推进“一学院一平台一名师一精课”建设,每个专业至少建设一个可用于社会培训的平台,组建一个专业的培训师团队,并开发一项符合市场需求、可定期开展的社会培训项目。积极走访对接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长期合作部门,确保做好培训、考试等服务工作。加强继续教育的宣传力度与招生活动,以扩大在籍学生规模,严格把控教学质量与学生管理工作,保证毕业生合格率稳步提升。

10.擦亮党建品牌,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持续打造党建品牌建设。建立党建品牌管理机制,将品牌理念融入党员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引导党员在参与中深化认识,切实将品牌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重视品牌的长期发展,持续关注、有效管理,避免后劲不足。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加强党建标准化引领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落实党员分类管理制度,严格党员发展规范,至少吸收1名年轻教师加入党组织。

 

智慧学院

202412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