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职业学院 威海市技术学院2018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8-09-13

2018年,学院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全力助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紧密围绕学院第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优质校建设,不断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高质量完成五年奋斗目标的年度任务,确保重点改革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面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优质名校奠定坚实的基础。主要预期目标:

一是优质校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全面启动各类项目的进度管理,抓住重要节点实施好项目的监控和督导。全面推进质量保证体系的系统化建设,完成目标链、标准链、校本数据平台的建设工作。着力推进一流专业的建设,重点专业群的项目任务有序推进,实训导向的教学改革在重点专业全面落地实施。

二是重点工作项目顺利推进。突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主题组织办好校庆年,统筹各类文化学术活动,营造激情飞扬、共谋发展的办学氛围。办好国际巧手大赛、国际科技大赛和中俄文化交流系列活动。完成基建投资7287万元,积极推进双中心建设工程、南区建设工程、校园“三化”工程等项目,校园环境面貌取得较大改观。

三是创新性工作取得新突破。加强多种所有制办学的体制机制建设,在完善校企共赢合作的体制机制上进行探索和实践,初步建立起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学模式。全力推进实训导向的教学改革,以重点专业为突破口探索建立实训导向教学模式,建设一批实训导向的课程,编写一批项目化教学的教材。大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引进留学生、引进高水平课程和师资、派出留学生、海外培训、输出课程等方面开展实质工作。

四是服务性平台建设取得新成效。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科研开发服务平台,完成4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8个校级工程中心的论证和50%以上的建设任务。新建中小学生研学游基地、休闲渔业培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一批有影响力的社会培训服务平台。校内师资发展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牵头举办的联盟工作机制得到充分落实,集团化办学平台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五是办学能力指标获得新提升。招生影响力日益增加,一志愿上线人数进一步增加,对优秀学生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优秀企业与学院深度合作的意愿进一步增强,提供的教育资源、就业岗位进一步增加和优化,学生就业的对口岗位提供率达到150%以上。媒体影响力指数继续保持领先,继续置身服务贡献50强行列,争取进入顶岗实习50强和国际合作50强行列。

一、精心推进实施优质校项目建设

1.不断优化建设任务。对标国际知名国内一流院校,不断调整优化优质校建设任务,强化对主要建设项目的标准管理,做实主要办学指标的基础数据和基础信息,确保成果真实;抓牢主要改革性举措的关键事件,确保不流于形式。结合转型发展的改革性要求,重点研究好学分制改革、多种所有制办学机制、实训导向教学改革、人事管理评价改革的标准和工作推进办法,不断建立完善工作举措,以任务导向落实好改革要求,确保改革目标能够落实落地。

2.不断改进项目管理。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以成果管理为主线,实行任务成果管理监控。定期组织进行项目建设调度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项目实施办法,总结经验、提高建设质量。落实好中期验收报告制度,确保如期完成中期各项目标任务。启动项目任务的信息化管理,实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成果、活动网上提交和网上监控,即时反映任务进度总体情况。建立各个层面的质量年报制度。

3.全力推进质量建设。启动学院、专业、课程、师资、学生五个层面的目标链、标准链建设。重点抓好部门工作质量标准、教学工作质量标准、学生发展质量标准三个系列的质量标准建设,初步建立具有引导性、激励性的标准体系。对部门职责、工作事项进行全面梳理,逐一确定工作规范和质量要求,确定工作性质类别,分类设计质量管理评价办法。按照以实训为导向的教学要求建立专业建设标准,按照项目化教学要求建立课程标准,按照“四位一体”的发展要求建立教师评价标准,按照技能和素养并重的目标建立学生成长标准。建立与评价标准相适应的数据平台,建立预警线,实行过程性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预警。

二、完善多种所有制办学运行机制

1.进一步丰富多种所有制办学成果。办好独立法人的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优化治理模式,激发办学活力。对接区域优质企业进一步加强办学合作,举办股权合作的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二级学院数达到5个左右,新建家家悦学院、威高学院。进一步引进优势企业以技术、设备、品牌合作的方式,共同举办非独立法人的二级学院,使每个系都有1个企业深度参与的二级学院。联合重点企业探索开展技术和服务合作,建设3个以上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或实践基地。

2.加强校企协同育人的机制探索。全面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整合的若干意见》,努力破解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瓶颈,全面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大力引入企业资源,真正形成“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良性合作机制。推进实施重点带动的产教融合战略,紧紧抓住与专业结合紧密的重点企业,全面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完善产教融合标准,建设5个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构建基于企业场景的专业课程体系,以合作企业的产品、设备、工艺开发课程,把企业的真实性生产岗位设置为教学实习岗位,打造校企双向兼职的教学团队,实施校企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每个专业都要设立1个学徒制专班。

3.以集团化办学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输出能力。继续推进集团化、联合化办学,与企业联盟、与行业联合、同园区联结,积极搭建合作发展、共赢发展的平台。加强学院牵头的各类教育联盟的运行管理,将联盟建设责任落实到相关责任单位,建立稳定的交流渠道,部署年度工作任务,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在共享招生、就业信息,共同开展专业和课程建设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断提高办学能力输出和办学品牌的影响力。重点抓好“山东省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联盟”“威海职业教育联盟”“威海检验检测联盟”“中俄职业技能生成教育联盟”的工作,用足用好平台功能,以平台为基础,扩大学院的影响力、带动力。2018年再打造1个省级联盟平台。

三、大力推进实训导向的教学改革

1.加快推进专业布局调整工作。以“本地离不开”为办学追求,积极推进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的对接调整工作,落实好5年专业调整方案,停办一批产业规模小、合作企业少、招生形势不理想的劣势专业,筹划抓好检验检测、健康养老、智能制造等专业群的建设工作。积极推进一流专业群的建设,抓好项目落实,强化示范带动功能,显著提升优势专业的品牌力、影响力。

2.着力建立实训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开展“职业教育观”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观。坚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下大决心改变以理论灌输为主导的教学体制,大力推行实训导向的教学改革,以实训教学为核心构建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职业能力标准50个。强化实训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各专业一体化、实训型课程的开课比例达到70%以上;第一学期开设1门以上专业课程;压缩专业基础课门数,将专业基础课整合成1门综合性专业基础课;切实转变公共基础课脱离专业、脱离实效的旧框框,围绕专业和教育实效狠抓改革。

3.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完善实训设施。进一步完善实训条件建设三年滚动预算,按照实训导向的教学安排,配合技能培养要求统筹各专业的实训条件建设。根据产教融合的新形势,进一步调整优化实训场所和设施配置方案,为高新学院、环翠学院等产教融合平台的建设预留好发展空间。加快一体化实训室的改造步伐,2月底前完成践行楼的改造工程,启动部分教学楼的一体化教室和办公条件改造工程,大力营造一体化、职场化的教学设施和环境条件。

4.强化对学生实习教学的全过程管理。按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实习环节的管理。结合专业特点,积极与合作企业加强人才共育的教学模式改革,结合技能培养的规律和企业实践岗位的生产安排,与企业合作探索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等形式的实践性教学改革,形成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2016级学生威海区域内顶岗实习比例达到95%以上。

5.建立并实施适应新要求的学分运行体系。加快推进学分制改革步伐,积极解决瓶颈问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探索推进符合项目化、实训导向课程教学要求的课程配课改革,推行一批以“周”为单元的项目课程,设置一批在周末、晚间授课的通识课程。构建基于学分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选修课程的比例,开发形式多样的选修课程,加大小学分技能型课程的建设,各专业选修课程不低于20学分;重构学生学业成绩认定体系,将学生参加技能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实践、小微公司经营、获得职业能力证书、社团活动成果、职业技能竞赛奖励、创新创业大赛奖励等纳入学分认定范围。完善课程选课和学分登记信息系统。

四、着力构建有用实用管用的科研体系

1.建立实用型的科研项目发布承接机制。进一步推进科研工作向产品化、项目化、草根化转变,聚焦解决实际问题,研究真实项目、取得实用成绩。建立改革性任务的科研项目发布机制,鼓励教职工积极承担改革性工作。改进成果评审办法,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技术性、创新性水平。探索实行工作性科研成果认定机制,对岗位工作领域内的重要工作进行成果认定。

2.着力加强科研服务平台建设。集中优势力量与重点企业共建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增材制造技术”“装配式建筑应用”“芳香植物产品开发”“海产品冷链物流”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硬件、队伍和技术能力建设,实施相关项目研发和推广服务工作。打造一批院级科研平台,组建“船舶与海洋”“机械制造焊接工艺优化”“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光电应用技术”4个院级工程技术中心,组建“人文社科”“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创新”“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国际化人才开发”4个研究中心,使每个系部均拥有1个工程或开发平台。建设学院“唯智科技园”,整合全院资源,形成科研服务的集聚区,力促科研成果转化。

3.积极推进应用技术项目的研究工作。围绕服务于企业的应用性技术研发工作,大力提升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能力,每个系部至少培育1项市级以上的纵向科研项目,完成至少1项十万元以上级别的横向课题项目。重点抓好无动力游艇、电动观光车、校园雨水回收及智能灌溉等院级重点项目的研发工作。积极对接企业承接一批应用性技术研发和改造项目,在实际项目中锻炼队伍、提升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企业技术人员来校承担科研项目,参与校内和企业的项目研发工作。大力推进与中科院培训中心的“检验检测创新中心”建设,实现引进院士零突破。积极培养科研带头人团队,为优秀应用型、研究型教师组建工作室。

五、进一步抓好社会培训服务工作

1.进一步搭建培训工作平台。进一步完善培训平台,扩大培训服务范围,实行“一系一基地一品牌”的培训平台建设计划,使每个系都有1个成熟的培训平台。抓好重点培训平台的建设,与海洋渔业局开展合作,共建休闲渔业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将山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基地打造成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游基地;充分利用学院制造类实训条件优势,扎实做好“金蓝领”培训项目。大力加强美丽乡村研究中心建设,紧贴威海乡村实际建好示范村、示范素材,编制示范案例,提升培训和指导能力,打造好江北美丽乡村人才培训中心。建好威海市老年大学分校。

2.着力完善规范培训工作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培训工作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系级“自主开发培训平台、积极承接培训任务、自主组织开展培训”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培训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培训教学体系建设,按照“建一个平台、开发一批课程、培养一支团队”的要求,统筹抓好培训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打造良好的培训品牌,每个培训平台都要建10门以上培训课程,培养10名以上优秀培训师。

3.大力提升培训数量和质量。大力加强培训宣传和推广力度,进一步开拓各类培训市场,积极扩大培训规模,不断提升培训质量。配合部门开展培训1500人,完成行业企业培训5000人,完成“金蓝领”培训、国家级和省级高职高专骨干教师培训、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等各类培训30000人时,完成技能鉴定18000人次。继续抓好成人学历教育工作,稳定成人招生规模,加强威职专科和电大学历教育,规范办学行为。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600人。

六、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队伍建设

1.进一步完善岗位考核办法。及时总结部门工作考核的经验,发现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考核办法。按照“四位一体”的教师岗位评价要求,组织进行教师分类上岗申报和评价工作。按照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完善岗位工作质量标准,围绕理论教学、实操实训、科技研发、社会服务4个方面建立完善教师岗位的工作目标和质量标准。围绕岗位职责任务,梳理制定部门工作质量标准。组织做好对现有人员岗位情况的调查工作,坚持因事设岗、按岗定员的原则,进一步推进定编定岗定员工作,实施竞争性用编上岗,超编人员实施待岗培训,进一步强化人员岗位编制管理的激励作用。

2.继续加强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坚持全职与兼职结合的办法,大力引进优秀高水平人才。引进博士5人以上,市级以上技术能手5人以上,企业一线高技能型人才10人以上,聘请优秀外国专家10人以上。高水平建好省级技能大师工作站和院级工作室。加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进一步夯实任务、优化标准,切实打造一支具有专业改革带动能力的领军队伍。进一步抓好“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建设,聘请100名左右高水平企业技术人才来校任教,聘请不少于400名企业骨干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落实好兼职教师管理的各项要求。探索设立产业教师(导师)、培训导师特设岗位,引进和鼓励有专长的人员开展产业服务和培训服务工作。

3.全面抓好师资培养培训工作。加强师资发展中心的建设,完成相关设施条件的建设并投入使用。完善师资发展中心的工作机制,建立起提升性培训和改进性培训相结合,研讨性活动与教育性活动相结合的工作体系,形成天天有活动、周周有培训、月月有讲座的工作局面。建设信息发布、培训报名、在线评价、线上学习的教师发展支持平台。落实好教师五年一周期的企业顶岗计划,进一步建好企业顶岗基地,落实好长期顶岗岗位,选派不少于50名教师到企业参加长期顶岗锻练。继续落实好《威海职业学院提升教师教学基本功实施方案》,编制20182020年教师成长项目计划,办好2018年度教师基本功大赛,选派不少于50名教师参加境外培训。

七、进一步提升学生素质发展水平

1.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搭建核心价值观引领平台,依托红色记忆馆开展专题教育,利用“五一”“七一”“十一”等节日开展主题教育,举办经典诵读、合唱比赛等活动,唱响校园文化主旋律,建立红色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以增强感染力、突出实效性为目标,切实改变教学形式,充实教学内容,提高育人效果。做活国防教育,开展军事专题讲座、军事知识竞赛等活动,继续开展每月会操、内务比武,每周组织升旗仪式。探索开展学生诚信体系建设。

2.全力助推学生学业发展。探索实行“书院”模式,打造跨专业的文化传承平台,建好“非遗学院”“新闻学院”“国防教育学院”“美韵艺术学院”“博雅文化学院”等跨系部的书院,借助书院分别推进实施人文素养和精神文化培育工程。探索实行系部、社团分类承担全院性学生活动的工作机制,全年安排各类社团活动190项。坚持以活动带动学风,依托各种线上线下平台,举办学术报告、主题辩论赛、学习经验交流会等特色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积极助力学生的专业发展,大力组织开展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以大赛为平台,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的认知和热爱,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实施心理“幸福计划”,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启动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精准资助工作,运营好绿色超市。

3.大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联合有关部门、企业筹备成立创业基金,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支持学生创新创业。以威职创新创业园有限公司为平台,承载和扶持各类学生小微公司发展,进一步集聚和整合校内资源,培养学生的营商能力,构建形成积极的营商氛围和营商意识。改革劳动课,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培养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提高实际动手的能力。积极争创全国“创新创业示范校”。实施助困“阳光计划”,加强学生资助服务工作。

4.进一步提高招生就业质量。认真研究“专业+学校”志愿填报模式和“两依据一参考”录取模式的改革要求,全面做好按专业招生的准备工作。科学安排好各类、各专业招生计划,以最优的模式保证招生数量、提升招生质量。高水平完成20185200人的全日制学生招生计划。继续抓好定向培养直招士官、“3+2”专本贯通分段培养、高职院校与技师学院联合培养、校企合作专班等特色招生工作,优化生源结构。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提高就业质量,稳定就业率,提高本地就业率。确保初次就业率不低于95%,正式就业率不低于80%,专业对口率不低于70%,合作企业初次就业率不低于30%,本地就业率不低于65%。开展第三方就业质量调查,客观评价就业质量状况。试行就业推荐信制度。

八、进一步完善校园基础服务能力

1.继续加强和改善校园基础设施。参照“AAA景区”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学院整体规划和各功能区规划,打造海风水韵的秀美校园,完成渔业休闲景观区、工业元素景观区、拓展健身景观区、田园风情景观区、文化活动景观区和传统文化景观区等六大文化景观建设项目。大力推进校园南区建设,完成威海市公共实训中心与创新创业中心的主体工程,完善南区周边环境改造建设项目。继续实施学生公寓升级改造、教学楼改造、教师办公室改造、国学基地建设、学术文化交流中心、游泳馆跳台、南大门、教职工餐厅装修、学生餐厅燃气改造、体育场维修、交通系洗车房、校园围墙、校园东侧增修河道、通海湖修建闸门等一批建设项目。创造条件解决好校园东北角土地权属与利用问题。

2.构建现代服务型后勤模式。进一步落实好大宗食材统一招标制度,确保食品安全,降低消费成本。进一步激发餐厅竞争活力,以市场化的手段、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餐厅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性价比,6个学生餐厅全部达到省级A类餐厅标准。抓好餐厨垃圾处理站的运营管理,确保餐厨垃圾全部无害化处理。加强学生公寓设施的检查维护,提高故障维修响应速度,不断提高学生对公寓服务的满意度。加强学院门诊部建设,积极探索“医联体”医疗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3.建设规范化的校产工作体系。建设完善校产设施购、存、用状态的信息平台,即时反应设施存量和运行使用状态。进一步规范校产设施、设备配置的标准化,建立办公、教学用房配置标准,开展校产设施使用普查工作,摸清配置底数,实现设施配置使用调配的标准化。严格落实好招标采购和物资报废管理制度,对接《威海市市级2018年度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及限额标准的通知》,及时完善校产设备的采购办法,实行采购计划按月提报制度。加强日常办公用品管理,严格实行定额供应。进一步规范校办企业和小微公司的管理,建好“威海唯智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和“高职创新创业有限公司”,搭建科研类和非科研类两个产业平台。

4.提升财务工作的支持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积极做好筹资工作,收费率达到99%,各类其他收入1400万元以上。大力推进资金使用的绩效管理,着力推进业务费预算到部门、到系部的使用管理办法,为以专业为单位的绩效评价和以部门为主体的经费使用机制建设奠定基础。解决校园卡圈存单一的问题,改进校园结算支付方式,实现支付宝、微信圈存与支付。加强学生财务团队建设,建立适合学院实际的学生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积极做好审计整改工作,针对资金收支的具体问题建立规范财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九、进一步提升运行治理和发展能力

1.不断完善行政管理和治理体制。进一步贯彻落实好《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不断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发挥好教代会、学代会的作用,保障师生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进一步提升内部运转的科学化水平,将部门职责事项按照质量要求纳入评价管理,将学院年度重点任务按项目化方式进行任务分解,实行过程监控。建立适应学院转型发展要求的制度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不断优化人、财、物、事的管理运行模式,加强扁平化、模块化管理,调动系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行专业带头人负责制,突出专业带头人作用,减少系部管理机构和人员,提高管理运行效率。推行职责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加强档案工作,实行“痕迹”管理,积极推进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提升档案服务水平。

2.进一步完善信息化运行水平。对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计算等技术,系统规划、分步实施智慧校园建设,构建涵盖教师学生全发展过程、管理服务全工作流程的学生发展平台、教师发展平台、教学支持平台、决策辅助平台的全方位、一体化信息系统。建成校本数据平台,实现基本办学状态数据和行为数据的标准化、共享化、可视化。建成完善的云平台课程教学系统,全面建好并启用服务于学生发展需求的学习和服务业务系统,建成校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不断升级和完善其他业务系统。按照全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的要求,及时做好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对接和关联系统的建设工作。

3.进一步强化文化和宣传工作。60周年校庆为契机,统筹安排年度科技、文化、艺术、学术等各项活动,全面总结建校以来的奋斗业绩和办学经验,向社会充分展示学院的办学成果,积极争取校友和社会各界对学院建设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举办各类师生文化艺术体育活动100项左右,举办威职大讲堂50期以上。进一步抓实抓好新闻学院的建设,积极挖掘校园新闻热点,积极传播校园正能量,以真实的新闻工作培养学生的新闻宣传素质。继续抓好媒体宣传和对上信息上报工作,继续保持媒体影响力排名领先位置。按照主题化、专业化的思路,继续推进图书馆阅读空间的改造。

4.进一步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巩固与韩国、台湾等境外高校的联系,巩固和落实好相关合作项目,推进中韩职业教育合作中心工作,研究并落实好相关合作项目。大力加强与俄罗斯、乌克兰高校的合作关系,扩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建好中俄欧韵艺术研究院,成立中俄职业技能生成教育联盟,成立威海“俄罗斯中心”,创立俄罗斯餐厅、艺术创作工作室。加强中俄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组织举办国际巧手大赛、国际科技大赛、中俄文化艺术节,组织开展学术论坛活动。加强留学生培养工作,全日制留学生规模达到100人;提高对学生参加境外留学的支持力度,派出境外研修学生达到30人以上。

5.积极创建文明校园和平安校园。认真落实好文明校园建设的各项要求,积极加强创建工作,积极强化优势、补齐短板,确保高水平达成建设标准,建成省级文明校园。继续创建平安校园,落实好安全管理责任,持续查找排除安全隐患,完善人防、物防、技防设施,完成校园大门门禁系统建设,完成监控升级改造工程。建设校园围墙,实现校园封闭式管理,提高安全防范标准,加强校园治安治理,开展经常性的治安、消防、食品卫生和安全生产安全检查活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加大校园违法犯罪的教育和查处力度,确保全年无违法犯罪事件和违法犯罪人员。

十、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进一步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定不移地肩负起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突出政治引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抓思想,加强党性锻练;从严抓执纪,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严抓治吏,全面强化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从严抓作风,激励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从严抓反腐,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定期研究党建工作的制度,召开全院党建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党建工作的经验,分析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下一步党建工作的要求;召开1次务虚会,对重大问题进行前瞻性研究。立足于学通弄懂做实,进一步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工作,深入扎实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继续坚持好党委会议和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落实好“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认真落实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讨论决定学院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履行职责。继续推进过硬支部建设,按照标准率先建成19个过硬支部。根据《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意见》,扎实做好学院意识形态工作。

2.进一步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抓好班子成员的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五好”领导班子。进一步强化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继续举办管理干部专题培训班,切实增强干部队伍的四个意识,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优秀干部队伍。坚持精准识人、人岗相适原则优化干部队伍的配置,抓好干部选拔考察工作,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坚持程序一步不缺,履行程序一步不错,确保选人用人风清气正。进一步充实后备干部队伍,抓好后备干部的考察培养工作。

3.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纪委责任,严格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强化一岗双责管理,不断强化规矩和纪律意识。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针对问题高发领域和常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加强对重要风险事项的事前监督、全程监督,做到关口前移,提高防范风险能力。突出重点,锲而不舍纠“四风”,重点在公车管理与使用、津补贴发放、因公出国(境)、外出培训、考察学习等环节加大监督力度。加强内部审计,定期开展校办企业资产经营审计、科研经费专项审计、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校企合作办学项目专项审计、总务后勤资源保障审计等专项审计。

4.继续做好群团工会工作。进一步发挥好工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支持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建言献策、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以协会为单位举办各类工会活动30项次以上,举办全院性工会活动2项以上,申请举办全市“弘扬工匠精神”职工歌咏大赛。积极发挥好共青团、学生会等学工组织的作用,不断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能力。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学院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支持群团组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组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