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职业学院2020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0-04-10

 

威海职业学院2020年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学院的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抢抓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双高计划”)的实施和山东省打造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历史机遇,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做好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奋力开创学院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新局面。

工作中,要强化三个导向:

一是坚定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不动摇。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十六字方针为指导,顺应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等政策要求,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人才培养新模式,写好转型发展“奋进之笔”。

二是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不动摇。经过几年的转型发展,我们已经重回全国高职院校的一流方阵,国家职业教育二十条的发布,给予我们许多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学院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起点上,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实现领先发展、跨越发展、创新发展。

三是坚定争当全国职业高等学校排头兵的决心不动摇。我们要继续开展寻标对标、比学赶超活动。要坚持高点定位、自我加压,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进则退的危机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爬坡过坎不歇气,滚石上山不松劲,全力冲击新目标、培育新优势、实现新突破。

一、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升整体办学水平。适应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新要求,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继续深化对职业教育地位作用、服务面向、办学路径和培养目标的认识,办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

切实推动整体办学水平的高质量发展。以特高专业群建设为起点,全面审视分析学院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逐一分析差距、逐一确定目标、逐一制定措施。要建好国家级、带动省级和院级专业群梯次发展、整体推进。进一步强化国家级教学成果培育、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健全多元化办学、双主体育人体制机制,构建形成专业与产业紧密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高度吻合的良性发展格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重点抓好产教融合试点校、试点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申报2020年山东省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示范院校。整合现有职教联盟(集团),完善管理运行机制,做大做强品牌,建成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联盟。

进一步提高招生就业质量。适应国家招生和就业制度改革要求,坚持系统化推进、质量型扩招。优化招生计划投放方向,稳步提高“3+2”招生比例,继续做好招收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在岗职工工作。进一步强化实习就业联动机制,加强实习管理和服务,确保初次就业率不低于95%,正式就业率不低于80%,合作企业初次就业率不低于30%,本地就业率不低于70%。

二、加强专业建设,深化实训导向教学改革。实践已经证明,实训导向的教学改革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我院实际,是切实有效的职业教育改革之路。要继续践行以实训为导向的教学改革理念,大力推进教学科研实训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开发更多更好的生产性实训项目,提高实训的生产性比例,让更多的课程在实践中运行,让更多的学生在实战中锻炼。

实训导向的教学改革要再出实招。以已经立项建设的25个实训导向优质专业为主体,以2019阶段性评价处于领先水平的5个专业为示范引领,持续推动我院各专业在课程体系重构、模块化课程开发、工作过程性课程实施等方面的改革力度与广度。大力引进合作企业真实生产项目100个以上,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工学一体的课程70门以上,牵头或参与省级以上教学资源库建设2个,建成省级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0门。以生产性实训的耗材管理为切入点,强化对各专业的“虚拟利润”考核,提高实训课程的生产性比例,实践课时比例达到专业课总课时的70%,生产性实训课时比例达到实践课时的30%。

“三教”改革要持续发力。实施全员提升计划,通过不同形式、手段全力提升教师职业实践及教育教学能力,打造创新型教师团队。继续推动活页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与编写工作,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提高自编教材质量。开展“有效课堂”评价相关活动,关注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强调教师课堂教学目标达成效果。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要继续完善。结合教学诊改工作要求,以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为总目标,明确评价主体、责任主体和工作主体,建立质量标准、制度评价和指标体系,完善评估结果的反馈机制,注重持续改进效果的跟踪,构建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我为主组建团队,成立智慧研究院,开展质量评价数据系统建设,争取顺利通过省级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复核。

重点改革项目要争取突破。以启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全面对标“双高”建设标准,锁定各级各类标志性指标,主动作为,高点定位,综合谋划,力求突破。扎实抓好“1+X”证书的试点工作,抓住合作企业、抓住关键环节、抓住落实落地,创新思路方法,确保做出一流成果。着力推进学分制改革,出台学分制收费办法、完善学生学业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和课程超市、探索解决校际间课程互换、学分互认等问题,并尽快形成工作方案。

三、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干事创业激励机制。大力深化内部治理体系建设,扭住发展的关键环节,创新管理模式,强化政策激励措施,用科学的体制和机制推动管理改革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激发人才活力。

进一步优化激励考核政策。强化干事创业导向,突出重点工作,完善鼓励优秀人才成长的激励机制,让多干的人得到利益,让肯干的人得到荣誉,让能干的人得到位置,让优秀的人才留得下、稳的住、发展好。稳妥做好人事聘任工作,做好教师“四位一体”评价和聘期考核,组织开展第五聘期全员竞聘工作。

进一步提升教师双师素质。用好教师发展平台,继续落实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实践、5年一周期全员轮训制度。建设30个以上高质量的教师顶岗实践基地,组织不少于30名教师到实训基地进行半年顶岗。遴选优质课堂,健全完善教师听课学习制度。进一步完善合作企业统一安排技术人员来校授课的工作机制。

创新后勤改革管理模式。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高等学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精神,深化学院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组建成立资产运营公司,研究并实施校办企业体制改革,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实现效益为目标,以规范管理为抓手,促进校办产业转型升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加强学生工作,完善学生发展服务体系。继续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围绕品德塑造、技能提升、素质拓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各类发展平台,强化各项培养引导机制,让学院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练兵场”。

进一步深化学生会改革。强化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意识,持续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公仆式的学生干部队伍。推进学生“五个一”文明习惯养成活动,培养新时代的文明公民,打造学生工作品牌。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线上试运行,实行“学生干部学习日”制度。

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深入实施“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团的基层组织活力。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实施第三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培养和大赛活动,开展第九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

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创新创业教育配套制度。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培养创新创业思维融入知识讲授等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申报创建孵化器,精准指导学生创业团队,实现创业项目的孵化落地。完善创新创业竞赛体系,开展各级赛事交流研讨活动,争取再创佳绩,推动我院“双创”工作再上新台阶。

五、加强品牌建设,增强服务社会经济能力。充分发挥学院资源优势,全面融入国家总体战略布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整体布局,主动对接行业产业发展要求,加大开放办学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校、地、企深度融合、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服务威海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的能力。

提升服务区域的技术支持能力。要规划好高水平科研项目建设,内培外引,争取用三年时间在省级以上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奖上取得突破。以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推动中乌科技成果交易平台面向企业开展科技供给服务,寻求我院社会服务能力质的提升。大力推进国家果品研究院威海分院建设,推动果蔬经济研究,助力我市乡村振兴。服务国家战略,继续做好对口扶贫单位和结对帮扶对象的扶贫和帮扶工作。

积极抓好重点国际化项目建设。筹备建设上合组织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上合组织商务文化中心,继续开展上合组织技能竞赛、青年文化交流等活动。推进鲁班工坊建设,与缅甸教育部门、迪尚集团等企业合作,培养熟悉中国技术、中国标准、中国产品的海外本土化技术技能人才。务实开展与俄罗斯相关高校的教育合作,争取在互派留学生、互派教师、举办文化活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借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政府奖学金,吸引国外学生到我校学习,力争2020年招收留学生达到50人。

继续做强做大社会培训品牌。将师资和课程资源建设纳入社会培训年度工作要点,打造一支专业精湛、结构合理的优质培训师资队伍,开发一批实用、有用、管用的培训课程资源。力争开发培训课程100门,完成培训项目400个,培训到款额争取达到5000万元。用好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等资源,联合延安红领文化培训中心,建设全国高职院校干部培训基地,面向高职院校干部、班主任、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开展培训业务。

六、加强设施建设,抢抓机遇精打细算推进校园建设。2020年,财政状况更加严峻。我们必须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进一步推进“开门办学”,充分利用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办学资源,系统设计,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进一步强化设施平台功能。用好“双创中心”的市级平台,争取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区域性综合公共实训基地和创新创业基地,接收威海中高职院校及有关高校在校学生实习实训,同时面向社会开展培训、鉴定、研发等服务。积极发挥威海市粮食检测中心的服务功能,继续加强与威海市海产检验中心的联系,不断强化学院在检验检测领域的服务作用。

继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抓好以校本数据平台为统领的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平台预警和数据匹配度倒逼各业务系统强化数据管理,完善校园资产管理平台、网上办事大厅、学生服务平台等管理系统建设。适应“互联网+”信息化环境及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建设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建成内容丰富共享的智慧学习支持系统。

进一步升级改善校园环境。抓好校园景观小品的建设升级工程,完成儒商楼的提质升级建设工程,继续完善校园工程的项目化管理模式,提升各个工程的实训教学载体功能,让更多的专业教师和学生参与到项目建设,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

七、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定不移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既争当新时代全国职教改革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又要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传播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梦人。

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党委全面从严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强化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师生制度,班子成员至少给学生讲两堂思政理论课或形势政策课,每周至少“面对面”接触师生一次。积极推进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计划,抓好山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和市级党建工作示范点建设工作。继续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大力加强思政和意识形态工作。立足于学通弄懂做实,进一步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的学习宣讲和贯彻落实工作。继续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牵头成立全国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合作联盟,打好基础,建有效联盟、品牌联盟。健全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机制和报告工作,扎实做好学院意识形态工作。认真抓好统战和宗教工作,坚决抵制非法宗教渗透,筑牢防范邪教篱笆。

不断强化规矩和纪律意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强化“一岗双责”管理。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针对问题高发领域和常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不断强化红线意识,做到警钟长鸣。加强对重要风险事项的事前监督、全程监督,做到关口前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内部审计,定期开展校办企业资产经营审计、科研经费专项审计、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校企合作办学项目专项审计、总务后勤资源保障审计等专项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