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职业学院(威海市技术学院)2022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2-02-25


威海职业学院(威海市技术学院)

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威海职业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以内涵建设为引领,以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为主线,保持敢为人先的志气、迎难而上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提质增效,扬长补短,全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把美好的发展蓝图变成办学治校的生动实践,为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强化党建引领,提供坚强发展保障

(一)强化政治建设。持续推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宣贯走深走实,高质量做好党的二十大宣传贯彻相关工作。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党建各项工作,强化政治保障和引导。坚持目标导向,运用日常考核、工作群通报、述职评议考核等方式促进履职尽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扎实开展“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坚决执行党组织决定,提高党的组织生活质量。组织召开第二次党代会,总结近五年的工作情况,安排未来五年的重点目标任务,选举新一届党的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

(二)夯实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做好学院基层党支部按期换届选举。巩固党建品牌,坚持示范引领促提升,聚焦“党建+创新”,以基层党建创新项目为着力点,扎实开展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将党的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融合。抓好党员发展工作。做好积极分子确定和培养工作。发展入党积极分子900名左右,发展党员300人,开展2期发展对象培训班,对发展对象进行教育培训。

(三)锤炼干部队伍。持续推进人才培养系统化工程,做好优秀年轻骨干人才的甄选、培养和储备工作,大胆启用培养成熟的优秀年轻干部,助推年轻人才快速成长进步。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制度,按照选拔流程全程纪实,实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程监督。切实发挥谈心谈话、教育提醒、函询诫勉的作用,加强“八小时”外的监督。

(四)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加强重点监督。对承包校内经营场所的各类业主进行抽查,重点检查违规对外转租、大宗食材进货、定价、食品安全等方面。严格工程项目结算审计,建立社会审计公司资源库,认真组织结算项目现场查勘复核。加强招投标与验收督导,对政府、院内招采项目,做好市场考察、招标询价、项目验收等环节的督导工作,规范小额采购项目办理程序,及时处理相关举报投诉。定期检查学校重点工程项目(备案项目)进展情况,发现和督导解决相关问题,将党委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强化品牌创建,提升思政工作实效

(一)多措并举加强思想引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育人,着力以风清气正的环境育人,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组织开展迎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始终凝聚和团结在党的旗帜下。立足建团百年重要时间节点,进一步深化共青团改革,规范召开第二次团代会。举办第五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优秀学生训练营,讲好“中国故事”“威职故事”,增强基层团组织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能力。

(二)大力争创思政工作品牌。进一步完善思政工作机制,守好守牢宣传思想阵地,强化优质思政、品牌思政建设,用高质量的工作体系强化思政工作的感染力、实效性。按照相关项目的内涵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运行管理,大力争创全省“三全育人”示范校、全省红色文化传承示范校等省级品牌。实施以“一核两化”为内容的文化“涵育”工程,凝练以“真”“实”为内核的文化理念,通过制度建设、环境营造、行为养成,推进“真”“实”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内涵式发展。发挥社会科学研究优势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和研究作为重点,加强研究阐释工作引导广大师生持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认识。持续推进思政课“专题讲座式”改革,遴20个左右专题,建成专题资源库。启动建设“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在线课程和“胶东红色党史”系列课程。培训50名左右德育骨干管理人员、思政课专任教师,培育1个思政课教学创新团队,建设5个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

(四)扎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联盟建设。持续推进全国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基地合作联盟、山东省职业院校爱国主义教育合作联盟建设。按照“三校一组”方案,协调校际合作,开展师生交流学习和现场教学等工作。整合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资源库。启动第三轮联盟“师生同上一堂思政课”网络直播课活动,打响“云思政 红课堂”品牌。

三、强化“岗赛课证”综合育人机制建设

 (一)建立覆盖“岗课赛证”的教学内容体系。按照校企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定培养方案、实施培养过程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按岗设课的教育体系,创新实践好校企“双导师制”。大力探索项目式教学,加强对实训教学全链条管理,强调课程内容的生产化,进一步完善课程质量标准,突出对课程教学载体的生产化、典型化特征评价,引进企业真实生产案例的课程课时比例达到总课时的50%以上。深入研究技能大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1+X证书)的知识、能力要点,专业课程对大赛和专业证书核心能力的覆盖面达到80%以上。建立校院级技能大赛体系,将校内大赛办成引导学生学技能、考核教师赛水平的重要形式,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改进参加校外竞赛的选手选拔、指导教师选拔机制,进一步完善支持机制,省级以上大赛获奖数量进一步提高。开发校企合作教材30部、数字教材30部,入选国家规划教材5部以上。

(二)进一步完善生产实训的教学内涵。按照专业教学项目化、模块化、情境化、生产化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完善生产实训教学模式。学习和引进德国胡格教学模式,持续探索卓越工匠培养,强调真场景、真项目、真动手,开发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的技能训练载体,建设层次化的项目教学课程,引导和带动学生实训、实践、实战。进一步强化实训设备、耗材的生产性产出考核,建立生产性设备登记制度。建设实训耗材管理平台,开发校外实习管理平台,提升教学工作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工匠班遴选及退出机制,根据学校实际工作情况适时新增工匠班。

(三)持续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层层压实责任链条,用实际行动推动师德师风建设不断走深走实。强化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支持政策。出台鼓励教师参加博士学位进修的支持政策,鼓励更多教师参加学历继续教育。开展教师全员全程全生涯培训,常态化组织多层次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将企业课程纳入教师培训项目库体系,建立“行企校”培训师资库。依托烟威职业教育共建共享联盟开展活动,统筹教师发展相关资源,探索联盟教师发展协作新模式。落实5年一轮的教师企业顶岗计划,安排不少于20名教师带着项目课程任务、企业生产案例开发等任务到企业参加生产化、项目顶岗实践。强化“双师”教师达标认定,进一步完善标准、强化考核,双师型教师新增30人以上。开展教师岗位胜任力通关及基础技能通关培训及测评,95%以上教师通关达标。

四、着力抓牢抓实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

(一)抓强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落实。办好优势重点专业,全力争取试点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围绕“办学质量考核”“双高计划”“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三个走在前”等重大项目实施,结合学校转型发展实际,建立校内办学质量考核体系、目标考核体系,实行结考核与过程性监控相结合的监控考核机制。每季度调度重点项目进展,不定期发布阶段性成果、日常性工作完成情况。提前谋划,全力做好“双高计划”中期绩效评价,坚决打赢“脱群入校”攻坚第一战。周密做好办学质量年度考核、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及运行、办学数据采集及报送等工作。

(二)围绕办学质量考核指标开展补短板工程。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聚焦办学质量考核中学生技能大赛等关键指标及教学成果奖、专家培育、省级以上科技(社科)奖项、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乡村振兴示范校、实训基地建设等标志性成果,建立项目组,开展提前预研准备和攻关,拟定计划、精准发力,力争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设立重点科研项目和标志性成果培育专项资金,聚焦“卡脖子”问题,实行揭榜挂帅机制,组织团队依托校内实验室,积极科研攻关。开展“百名教师进百企”服务活动,将技术(服务)成果送到一线。

(三)建设好校内研究机构和协同研究机制。筹建“行知研究院”,建设宣传、研究和实践职业教育思想的综合平台,积极宣传职业教育理论,提炼教育改革案例,推广职业教育成功经验。年内争取陶行知研究院、山东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等机构在我校设立研究或实践中心,广聘校内外专家开展研究与实践活动,组织举办1次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建立健全培育、考核、激励机制。结合学校改革实际组织开展实践研究,建立研究、展示职业教育思想和成果的交流平台,推动学校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取得新成果。

(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校园信息化生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设校园信息化生态,出台20222025年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强调数字化思维,完善数字校园建设和领导、管理、审核、运维机制,组建项目专班,强力抓好推进工作。着力建好数据中台,落实“一数一源”工作机制和数源规划,组织力量开展数据标准完善和治理,形成覆盖90%应用需求的数据中台以及定期更新的数据管理体系。强化数据挖掘和分析,构建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新模式。按照社交、移动、大数据、云计算的“SMAC”念,推进最小颗粒度的应用开发,实现应用开发市场化、创业化,上线示范性应用小系统3个以上。推进IPv6部署,按照公有云+私有云结合的原则,一次规划、分布实施数据交换存储升级。规范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完善虚拟现实、5G等智慧教育环境建设与应用,不断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建设。

 五、全面深化开放办学强化服务发展能力

 (一)大幅提升校企协同育人水平。强化校企合作在引进企业资源、输出人才培养成果方面的牵头抓总作用,统筹做好兼职教师引进、课程案例引进、设备资源引进、企业基地建设、合作项目开发等工作。各专业积极探索借企业力量提升专业建设水平,遴选重点专业引进行业产业优势企业,新建2个产业学院,依托文旅集团建优建强省级文旅专业群。继续推进实施订单培养、学徒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培养学生比例达到30%以上。实体化运作威海职业教育集团,推动智慧建造技术、文旅创意、船舶与海洋工程等省级及以上高水平专业群牵头成立省级职教集团。明确各合作类型的目标任务和质量标准,完善校企合作项目优胜劣汰的遴选机制。

 (二)完善科研创新生态体系。大力强化面向企业的技术应用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推进校企协同创业机制和项目建设,与优势企业共建5个以上校企协同创新平台,争创3个市级创新(工程)平台、1个省级创新平台,完成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1800万元。进一步抓好创新创业学院工作,强化政策支持,完善课程体系,建好创客空间,推进专创融合工作发展,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成立“威海职业学院青年创业导师发展联盟”,积极开拓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搭建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双创各类比赛,形成以“互联网+”“挑战杯”“省科创”为龙头的赛事联动体系。

(三)稳步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做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招生宣传外语教学外方上课等项目维护工作继续推进与芬兰坦佩雷应用科学大学合作举办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合作办学项目引进芬兰优质课程1门、国际证书1项。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兄弟院校合作,共同推进共建“刚果(金)职业技术学院迪兹瓦校区”和“老挝海外职业技术学院”为迪尚集团等“走出去”企业培训国内外员工年培训量争取达到500人日。探索“学习+实习”等留学生培养模式,打造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培养“中文+技能”型国际人才。策划举办与国内外高校和机构的“云对话”“云签约”“云活动”等,争取申报2022年“汉语桥”线上团组交流项目,组织师生参加中外文化交流和国际技能竞赛,开展2022年全球青少年伙伴计划项目。举办第四届教师“双语”教学大赛。

 ()持续推进电商人才培养高地建设。加速直播电商人才培养,实体化运营快手生鲜(华北)官方直播基地,办好快手学院,大力做好本地优质商品的选品推介,组织更多商家、团队入驻,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培育区域特色产业品牌,切实发挥引领区域电商产业发展的作用。联合区域政行企校,牵头成立“威海市电商职教集团”。持续推进电商人才教育培训平台建设,与威海综保区合作完善跨境电商协同创新中心,集聚校内外优势资源申报并建设乡村振兴电商人才培育基地。与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合作,完成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开发和课程体系构建工作。

 ()善用市场机制提升培训体量和质量。优化社会培训体制机制,强化非学历教育的规范管理,将培训收益比例纳入考核体系,促进培训工作提档升级、提效增收。进一步做好培训平台建设,做好各类基地平台的培育和申报工作,力争新建各类培训基地5个,争创1个全国性培训基地。与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合作,做好新职业、新标准的开发推广工作。进一步完善多方协同培训机制,新开发培训项目10项,开展培训项目200个,培训规模50万人日,到款额5000万元。大力开发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实施“一专业一品牌”的技能培训项目建设工程,每个专业开发一个面向社会的技能培训项目,强化专业与学历教育相协调的伴生服务能力,建成企业职工培训(进修)基地5个以上,承接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等5000人次以上。

 六、按照现代大学治理规则进一步推进内部机制体制建设

 (一)强化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对接威海重点、特色产业,论证新增3个左右新兴专业。加快传统专业升级步伐,对接产业趋势对汽车维修、通信电子、服装技术、旅游营销等专业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提升专业质量标准,将对产业的支撑度、在业内的领先度、办学绩效、就业质量等做为核心指标,建立专业发展标准,实行严格考核、刚性调整。对纳入调整范围内的专业要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列入拟淘汰专业名单,配合机构、人事调整分批次进行淘汰。

 (二)运行核编定岗考核淘汰机制。继续深化、优化、固化现有考核、绩效激励机制。根据机构设置情况,及时更新核定学校各处室、二级学院工作职责。启动核编定岗工作,科学核定各部门、二级学院人员编制,探索建立按需定编、竞争上岗、超员待岗的竞争性用编上岗机制。研究出台转岗人员、无岗人员的考核管理办法,逐步建立良性的人员录用、上岗、流出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使用效益。

 (三)完善科研奖励和分配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知识价值导向的激励机制,支持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获得合理报酬,实现收入增长。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做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 可直接发放给个人。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的真实性、原创性管理,建立抄袭、剽窃警示处置制度。进一步完善创收管理制度,深化水、电、维修费用二级学院承包改革,大力创树节约校园、节能校园、绿色校园。

(四)进一步优化学生岗位实习管理机制。根据2021年修订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1个“严禁”、27个“不得”,对学生岗位实习的企业遴选、实习内容、实施程序、实习考核等进行系统化设计和安排。基于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找准留威实习与学生及家长意愿的结合点,与实习单位共同实施好实习全过程管理,强化本地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建设学生实习管理信息化平台,通过热线电话、互联网、信访等途径,畅通学生及家长政策咨询与情况反映的校内渠道,对因履职不力导致校级以上投诉集中爆发的二级学院建立问责追责机制。

11 —